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【經典共修】心得分享🙏 留惑潤生

🗓2022/7/6

🙏 留惑潤生

 

《維摩詰所說經》菩薩品第四、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、不思議品第六

《維摩詰所說經》與心靈環保 聖嚴師父開示

 

「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 是菩薩行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 是菩薩行」

 

真正菩薩要做到心清淨,就不要有成就感,有成就感就生傲慢,就產生退悔心…...成就了眾生,眾生得成就,做的事已經做了,不再放在心上。不再說:這是我照顧出來的一班人、這個是我完成的一樁事。 心裡邊老是想到自己的成就,這是有問題的。 

  聖嚴師父 ~

這一段對於目前的我的心境來說,很是受用;由於擔任教職多年,帶的班級今年剛剛畢業。但學生卻沒有任何的感謝卡片(除了他們的父母親人在群組上感謝外),學生卻沒有自發性的表示感謝。當時我還著實跟同事抱怨一番,還一起感嘆現在小孩實在不懂感謝。而上述的這一席話,讓我覺得這實在是慚愧。也許多年的教學,有時看到學生成長,會有成就感。並且以前也會以這個成就感作為當教師的動力,但它也是一個雙面刃。假如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成長,便容易產生放棄的心,這便是產生「愛著」了。師父說這是危險的,易產生退悔的。真是有深深的體會!

 

這是自己的四無量心修行不足的一個現象。「喜心」是看眾生成就解脫而心生歡喜,但不因此有成就感,不貪著於此,正知見的方式去看待這件事則是:度過的眾生,可有記憶,但不要有所執念。 

也許眾生好或不好,能不能從我這裡得到東西並獲得成長,除了我自己盡力教學以外,其他便有個眾生的根器與因緣的因素,不強求也不貪著,自己在心境上也能得到解脫。

 

「留惑潤身」指菩薩為了度眾生,為了使眾生親近,而起一些煩惱習氣,讓眾生得以親近,也是經中所寫的「不依身心盡」;「不貪生死,不怕生死,不愛戀生死,不厭離生死」亦即心經中「無老死亦無老死盡,無無明亦無無明盡」,老死為身,無明為心,菩薩在生死中度眾生。

 

「夫求法者,不著佛求,不著法求,不著眾求,法名無染,若染於法,乃至涅槃,是則染著,非求法也。」

 

真正的求法者,不為佛法僧求,此法為「非法非非法、實相法、無染法」最高的法,是非語言可訴說、無法可說的。

 

而發願要成佛,不是有個佛在那,而是真正放下一切,才是真正就是佛。對內心無執著、對心外無執著、無所取無所捨、無所求也無所丟,才是佛。大乘佛法為究竟涅槃,不住於涅槃,不著於生死,在生死之中亦即在涅槃之中,是最高的涅槃。

 

 

【分享討論】

問題:得意或失意是暫時的。當遇到人情冷暖時,如何不受影響?

 

我認為失意時候,是一個很好的機緣可以觀無常,這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,在順境的時候也許不會想到無常,逆境時候剛好可以藉機觀察佛法所說的無常,並提醒自己,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,培養自己的不執著心,並藉此提醒自己在「順境」的時候,應作如是觀;逆境也是一個機緣可以觀自己身心變化,逆境之所以「逆」,是不是自己心隨境轉,心中起了執著、貪或嗔,讓心裡產生所謂的「不如意」呢?或是身體因為這樣的境界產生了什麼變化呢?比較緊繃?身體比較重?等等,最後也要提醒自己,境界沒有好壞,是自己的心尚未調伏。

同組師姐也分享了一個她讀過聖嚴師父的書裡的概念,當覺得自己苦時,去看待這個世界上,比自己苦的很多,當下便覺得自己不是那麼苦了,也是所謂的轉念的訓練,也是讓我受益良多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