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【心得分享】7/14 經典與生死系列講座-《楞嚴經》的生死禪觀

今天新竹精舍舉行『經典與生死』講座系列的第一次演講。由禪修中心副都監果醒法師講演《楞嚴經》的生死禪觀。法鼓出版社副督監果賢法師引言。當日座無虛席,非常殊勝。果醒法師從《楞嚴經》中所談的心(佛性)與相的關係出發,利用多個實際事例反覆演練,談及凡夫們常不自覺的四個迷惑,以及破除迷惑的正確觀念。為現場聽眾化繁為簡,次第解說。此外,果賢法師善護念聽眾,運用詼諧嚴謹的語言及名相,闡述果醒法師的解說,幫助菩薩們理解。

一開始,果醒法師分享他修行過程不同階段的心得:「不要用記憶修理自己」、「好的不喜歡,壞的不討厭」及「心中的媽媽,不是媽媽」。這些觀念容易與日常生命經驗結合,所以可以拿來檢視自己的問題,進而修正自己的觀念、行為。對於修學佛法很有助益,甚至可以一輩子運用。

為點出當日開示的重點,果醒法師問大家:「有一個東西是不生不死的,也是最真實的,大家有沒有想過?」接著直指大家所俱,造成身心活動的「能力」即是不生不滅的。法師用「打坐身體不見了」以及「廣欽老和尚念佛念到身體不見,禪堂不見,虛空中只有佛號」,但是「心」還在的例子,讓大家對於不生不滅的心、性、佛性有所概念。而凡夫常迷執於「沒有認知能力」的「現象」(如照片中的我)為「我」,而看不到這「有認知能力」的「心」或「佛性」。這就是煩惱的來源。果賢法師點出此即「認物為己」的謬誤。

果醒法師之後運用「霓虹扇」及喬布斯所製「跟自己下棋的老人」二部影片點出,凡夫常具的四個迷惑。ㄧ、因「連續相」,而誤以為有一個具有主體的我,實際上沒有一個有主體的我;有現象,但是沒有現象的我。二、前念能碰到後念,實際上前念不能碰到後念。所以戀愛中「你喜歡我」是妄念喜歡妄念。三、心外有法,實際上所有都是自心之物,所以聞聲見色即無明。四、綜合來說,這一切都是「自導自演」。過程中,果賢法師帶入了「四聖諦」、「十二因緣」等觀念幫助菩薩們了解。

最後透過回答四位菩薩的提問,果醒法師鼓勵大家修行,一如《楞嚴經》云「有能(認知)有所(對象)即無明」。要從有對象的知—「識」,轉化為沒有對象的知—「智」。遇到恐懼、煩惱要面對並知道身體是工具,不要保持「舒服相」而逃避。最後要透過「話頭」、「默照」反聞聞自性,來克服生死相,體會不生不滅的真諦。

文:彭奕農
圖:郭金典

相關圖片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