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【活動報導】1/28 禪心自在—禪修與心靈環保 ~常乘法師

禪修,是以平實的人生為基礎
少煩少惱為宗旨,輕鬆自在過生活
對於過去,無怨無悔;對於未來,積極準備;
對於現在,步步踏實,這便是修習禪法的好處。

新竹精舍活動報導
【2024年禪修好好講座】禪心自在--禪修與心靈環保


新竹精舍在2024年上半年,以「禪修好好」為主題,規劃三場講座,期許為新竹地區帶來禪的觀念和方法。首場於1月28日舉辦,邀請法鼓山禪堂監院常乘法師以「禪心自在--禪修與心靈環保」為題,現場共有近百人與會,領受禪的自在。
首次來到精舍的常乘法師,特別關懷在新竹科技城生活的大眾,平常工作生活是否忙碌?壓力會不會特別大?法師強調,禪法能讓人身心得以放鬆自在。他以親身經歷,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提醒放鬆、放下。
人們都會追求快樂,但佛教所講的快樂有三個層次:「欲樂、定樂、解脫樂」。欲樂,是感官上的滿足與刺激;定樂,禪修時身心放鬆,心安住在方法上,所產生的定樂,一般的宗教的禮拜、祈禱中,也可以達到身心安定、平靜。解脫樂,則是佛教特有,在於心靈的「解脫樂」,最終達到涅槃的「寂滅」,則是究竟的快樂。
法師強調,禪修的核心是無貪、無瞋、無癡。打坐的時候發現妄念一生,馬上回到方法,運用在生活中,就是如果發現自己起了煩惱,能不能及時發現?不繼續起煩惱?或縮短被煩惱困住的時間?
法師也詢問大眾,佛陀的心和我們的心差異在哪裡?法師分享聖嚴師父曾說過,一般人的心就像是淺淺的水池,其中還有泥沙,所以,只要稍微攪動,整池水就混濁了。但是佛的心,如同深海的水,完全澄澈、清淨、無染。
這幾年全球剛經歷新冠疫情、國際戰爭,應如何面對?法師以佛陀時代為例,印度也有戰爭發生,但佛陀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,仍然能夠成佛,因此法師勉勵大眾,要從建立佛法的正知見和經常練習用方法,學習做自己心的主人,除了照顧好自己的心,也要進一步淨化世間。
法師舉他在2023年水陸法會中的覺察。這是他第一次支援總壇副表。他認真練習五個月後,到了上場第一天,卻發現聲音不及練習時嘹亮。他覺察到自己是因為求好心切,而不夠放鬆,他便利用唱誦的空檔「數話頭」,試著讓心回到清淨的本質,後續幾天的唱誦就很順利了。
禪修就是覺察,慈悲和智慧的源頭就是放鬆,快樂則是建立在放鬆的基礎上。法師也提到1998年第一次參加禪七時,七天都在用「體驗放鬆」的方法,放鬆到最後,感覺身體完全沒有任何負擔,好像身體不見了,有這次放鬆的經驗後,對於身體的鬆和緊更能覺察。清楚又放鬆就是禪,一般人因為平常累積許多疲勞,放鬆時很容易昏沉甚至睡著,禪修是越放鬆就越清楚,當自己的心安定、放鬆時,也更能與智慧相應。
「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」,法師也勉勵大眾多與家人,或有因緣接觸到的人結善緣,法師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,讓我們可以試著化解和改善人際間的矛盾衝突,可以在每天睡覺前將一天修行的功德,迴向給對方,當自己先釋放善意並產生具體的行動後,因緣會潛移默化往好的方向發展。
法師最後以聖嚴師父在桃芝颱風後,關懷受災菩薩的故事來勉勵大眾,透過「修行」安定、淨化身心,時時發願:希望能將佛法、禪修的好,跟更多人分享,讓我們的人間、世界更美好。
文:新竹精舍 蔡妮蓓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