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【活動報導】8/11 經典與生死講座《心經》的生死超越~果賢法師主講

新竹精舍於8月11日下午14:00舉行第三場的經典與生死講座《心經》的生死超越,由法鼓文化總監果賢法師主講,共有近250人出席參加,共霑法益!

講座開始果賢法師說明此次的說法因緣;是因為所邀請的許多法師對於今日講座的時間無法配合,因此才由法師遞補親自擔任主講。為了避免下午的昏沈及提振專注力,法師先行帶領大家誦念一遍心經。誦經畢問大家;『心經』只有260個字,簡單嗎?有沒有人有用『心經』裡面的句子實踐在生活上?有菩薩分享在10幾年前生病,面對生命的轉捩點,用『心無掛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...』的句子,來面對自己的病況煩惱,坦然接受開刀及後續治療,而順利平安度過,也在日後碰到煩惱現前時會提起這樣的正念化解煩惱。

今日的心經講述方式以傳統的方式,以序分(緣起)、正宗分(經文內容)、流通分(廣為流通分享)解說,並依經文標示出佛教的人類觀、宇宙觀、人的三世因果觀、菩薩及佛的境界,以心的經典-心經新釋的內容為參考資料。法師先行介紹翻譯者玄奘大師再從經題解釋,《般若》是梵文音譯:是智慧的意思,它有多義也可解釋為空慧或空,即緣起性空的意思,《波羅蜜多》也是音譯:是出離、超越、解脫的意思,也就是超越煩惱和苦,整句的意思就是:有智慧就能從煩惱及苦的此岸,超越到達沒有煩惱、永遠快樂、自由的彼岸。世間所有事物都是緣生緣滅,若能了解實相便能放下執著借假修真達到解脫自在。人先要知苦才能離苦,下藥吃藥(佛法),藥到病除,而佛法就是『藥』,眾生要先知道自己的病因,才能下藥,從法藥中遠離身心病苦煩惱,得到永遠的解脫自在!人有三個特質:1.思考能力-分辨善惡 2.梵行-節制(可以節制慾望) 3.精進:擾擾紅塵皆虛幻,只有人才有福報來學佛,因此要隨時隨地精進保持在彼岸,而不是等到要往生才想到要到彼岸。

《心經》是大乘佛法心要,是通攝大小乘法的總綱,也是學佛的基礎,雖然是短短260個字,看似簡單卻不容易懂。佛經中教授修行的方法有三:持戒、修定、修慧。持戒與修慧須以般若智慧來做指導,如果沒有智慧的指導,持戒就跟一般的好人、善人一樣,不一定是學佛人,而且修定的功夫和力量,也跟外道修行沒有兩樣,凡夫和菩薩之所以不同在於智慧的有無。(一)在人類觀:主要是指出人的五蘊-色受想行識是-空,一切都是五蘊因緣合和而成,因此人的本身是解脫自在。(二)在宇宙觀:包括五蘊十二處十八界,講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脫自在。(三)在人的三世因果觀:顯示生命是從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流轉過程,解釋人在生來死去之中就是解脫自在。(四)在菩薩境界:透過無我空性得到究竟解脫自在。(五)在佛道:這是菩薩的理想和目的,也就是解脫自在的終極圓滿。

《心經》是大乘佛法心要,是通攝大小乘法的總綱,也是學佛的基礎,雖然是短短260個字,看似簡單卻不容易懂。佛經中教授修行的方法有三:持戒、修定、修慧。持戒與修慧須以般若智慧來做指導,如果沒有智慧的指導,持戒就跟一般的好人、善人一樣,不一定是學佛人,而且修定的功夫和力量,也跟外道修行沒有兩樣,凡夫和菩薩之所以不同在於智慧的有無。(一)在人類觀:主要是指出人的五蘊-色受想行識是-空,一切都是五蘊因緣合和而成,因此人的本身是解脫自在。(二)在宇宙觀:包括五蘊十二處十八界,講的是人在宇宙之中就是解脫自在。(三)在人的三世因果觀:顯示生命是從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流轉過程,解釋人在生來死去之中就是解脫自在。(四)在菩薩境界:透過無我空性得到究竟解脫自在。(五)在佛道:這是菩薩的理想和目的,也就是解脫自在的終極圓滿。

法師博學多聞,說法充滿智慧,將看似簡單卻深奧的經文要義,以信手拈來的生活小故事譬喻,讓大家在笑聲中印象深刻又了解到經文意義,猶如飽餐一頓法水糜乳,心開意解,真讓人佩服!

文:陳果忠
圖:黃子權

TOP